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珞珈“理”堂之“我与导师面对面”活动第三期于11月19日如约而至。本期活动邀到任峰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离子注入与离子束材料改性》的交流。

任峰老师首先从离子束的产生开始介绍,提到离子束技术具有诸如强制性、可控性、重复性等优点。接着,任老师通过简单讲解不同能量的载能离子束与固体的一系列相互作用具体谈了离子束的应用,如备受大家关注的芯片制造即是中能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的一个应用,还有对文物进行“法医分析”这一有趣的考古手段即运用了高能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的原理。此后,任老师介绍了自己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即离子束在清洁能源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涉及清洁能源和核材料。这两者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兴趣十足,听的津津有味。


问答环节,同学们就自己的疑惑踊跃发言。有同学好奇“离子束发射的是什么成分的离子?”任老师说道:“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这也是离子注入的最大的优点。常规情况下掺杂一些元素会受到各种限制,但利用离子注入的手段是可以实现任意元素的掺杂。”还有同学就业余科研提出疑惑:“对于科研需要的但我们的课程还没有学到的知识,该如何处理?以及我们能从业余科研里学到什么?”任老师给出的回答是,对于大家还没学到但科研课题涉及的课程,同学们可以先找一些资料看看,可以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去学习,不一定要把整个课程、整个体系掌握,因为业余科研用到的只是一部分知识。任老师认为业余科研对学生是很有帮助的,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人对科研的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业余科研学到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反馈到专业课程的学习。

任峰教授不仅向大家介绍了离子注入技术的发展和前沿,而且让同学们对业余科研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期待下一期的“我与导师面对面”活动。
文案:王紫祺、龙云翔
摄影:秦书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