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院新闻 - 正文

我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发表论文

来源: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 : 2018/10/22      点击量:

近日,我院2015级本科生隋忱汐在电催化分解水领域取得研究进展,其成果发表在SCI一区收录期刊NANOSCALE上,该杂志的影响因子为7.233。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我院王取泉教授和周利副教授。

该研究论文题目为“MoS2-modified porous gas diffusion layer with air–solid–liquid interface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该研究将传统的燃料电池中的气体扩散电极应用于电催化分解水系统,以减少气泡的生成并提高催化剂的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效率。通过构建三相界面,使得电极处的气体直接扩散出系统,并利用相变传热理论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气体扩散电催化剂系统可以减少气体成核能量,消除气泡引起的电流噪声并保护催化剂,从而比传统的两相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该研究为减少电催化反应中的气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如甲醇氧化,肼氧化和氯析出,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该研究论文第一作者隋忱汐系我院2015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大二的时候开始进入实验室从事业余科研活动。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他通过用心感悟,产生了用沸腾传热的概念类比去解释和增强分解水的想法,并进入我院王取泉教授课题组进行相关实验和研究。

王取泉教授课题组对金属-半导体复合纳米结构中等离激元与激子的相互作用和超快能量转移及其在光催化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多年深入的研究,给隋忱汐同学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础和研究平台,最终使得该研究顺利完成并发表在SCI一区期刊NANOSCALE上。

对于论文的发表,隋忱汐觉得,这只是自己科研道路上的一小步,接下来,他还会将自己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展。而作为已经大四的本科生,他也给致力于科研的低年级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做科研,最基本的是要把基础知识学好,根基打牢;在实验里要主动去了解每一项工作的原理和目的,结合文献,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才有可能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

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附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8/NR/C8NR04082F#!divAbstract

 

 


上一条:物理系78级半导体专业入学40周年“珈”庭聚会

下一条:“盲叔”周顺导读物院学子——记“物理中的数学”学习分享会

联系我们

电话:027-68752161

邮箱:phy@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