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发分中心主办、超星公司承办的 “以 AI 为翼赋能专业与智慧课程建设” 专题工作坊在学院D505 教室正式启动。此次培训紧扣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以“深化专业图谱建设、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为核心方向,旨在通过系统讲解与实践指导,推动专业图谱建设成果深度融入日常教学实践,最终实现以 AI 技术赋能物理学科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学院数十名骨干教师与助教全程参与,共同围绕 AI 赋能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展开交流学习,为后续教学改革与课程优化凝聚共识。培训由学院教发分中心主任祁宁老师主持。
培训伊始,副院长常胜讲话,提出AI 已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此次培训旨在深化专业图谱建设,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推动结合 AI技术打造智慧课程,为物理学科人才培养筑基。随后,祁宁老师谈到,AI赋能教学能力正式纳入教师评教核心评分范畴,呼吁教师主动学习智慧课程相关知识,AI赋能评教、推动教师全面发展、加强智慧课程建设是学院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期待学院教师以此次会议为起点,主动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共同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图一 物理科学院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常胜讲话
本次工作坊特邀湖北超星智慧课程顾问金黎瓅、梁嘉睿两位老师担任培训师,围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智慧教学平台实操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为学院教师搭建了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交流平台。
金黎瓅老师聚焦物理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图谱发展,从学科发展实际需求出发,系统梳理了当前专业建设的基础成果,同时明确后续建设计划。通过“理论+实操”双轨模式,系统讲解了知识图谱在课程设计、学术研究、学科交叉中的创新应用场景,带领现场教师从平台登录操作开始,逐步深入教学全流程,深度结合物理学科教学特点,重点针对“AI 助教”“AI出题”“AI 实践” 三大高频工具,分场景讲解操作方法与应用价值。

图二 智慧课程顾问金黎瓅现场分享
随后,梁嘉睿老师以“珞珈在线”课程平台实操为切入点,围绕“数字变革·智能创新”主线,从“基于人工智能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全面落地‘师-生-机’协同新范式”两大方向展开深度讲解,重点解析资源绑定、班级活动工具、题库的建设等功能。她特别指出,从课前的题库建设,多样化试题类型和科学组卷策略,到课中互动,再到课后习题发布,学情统计的全流程覆盖,构建起“师-生-机”三元协同范式。

图三 智慧课程顾问梁嘉睿现场分享
最后,活动围绕教师在日常教学工具使用中遇到的痛点问题展开详细解答,现场互动氛围热烈,参与教师普遍表示收获颇丰,有效解决了教学实践中的诸多困惑。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副主任林伟华老师结合真实教学场景提出多方面关切,其中重点关注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借助 AI 实践功能、通过图片上传形式满足作业批改需求,以提升批改效率与精准度,二是任务引擎怎样依据分组情况自动匹配对应实验任务的发布与截止时间、从技术层面避免时间冲突。普通物理一(力学)课程负责人杜一剑老师,则围绕教学资源与教学协调提出诉求,包括如何将已建设好的知识图谱导入另一门课程,以及如何与实际教学周进度深度结合、破解不同实验小组在同一时间段开展不同实验的协调难题。大学物理课程负责人郝中华老师也针对作业管理与任务安排发问,询问教师发布作业时是否具备自动批阅功能以及针对目前已建成的众多资源如何有效与知识图谱链接。针对这些来自教学一线的核心问题,技术团队逐一进行专业、细致的解答。答疑环节结束后,现场热度丝毫不减。众多教师仍围绕教学工具的具体功能细节,与技术团队展开深入交流,针对操作流程优化、功能适配场景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活动形成了“教师提问 — 团队解答 — 延伸探讨”的良性互动闭环。

图四 活动现场
本次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以AI为翼赋能专业与智慧课程建设”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使老师们对课程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为推进智慧课程建设、实现“以智助学、以智助教”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发分中心将持续开展系列教学培训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助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