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深入贯彻人才强院战略,持续引领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兴文 | 日期:2022-10-14


党的十八大以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始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理念,在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引领下,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把党管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学院引育各类人才近70人,人才占教师队伍比例接近60%;其中,“国字号”人才由2016年的8人增加到40人(70余人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人才工作也为学院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有效推进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22年7月,物理学院荣获武汉大学“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徐红星院士作为高层次人才代表在人才工作大会上发言

党管人才 党为人才

物理学院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加强顶层设计引领,凝聚人才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人才工作“统”得起来、“落”得下去。校长窦贤康、副校长宋保亮先后来学院调研指导,为学院人才工作和建设发展指明方向。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何军院长主管人才工作,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牵头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为人才工作建立“绿色通道”;立足发展实际,科学编制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为学院发展擘画宏伟蓝图。


184008

校长窦贤康、副校长宋保亮先后来学院调研指导


不断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增强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不断夯实教师党支部建设,建立学院领导联系党支部机制,教师第一党支部获评学校“样板党支部”;不断完善学院领导联系非党员教师工作机制,通过常态化谈心谈话、邀请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思想引领,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参加教师第一党支部党员发展大会,指导青年人才毛力教授的入党工作。

协调校内职能部门,形成共同参与和推动人才工作的合力,为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服务保障。常态化联系党委组织部、人事部、人才与专家工作办公室,为人才发展和人才团队建设争取政策支持;协调学校党政办公室、国际交流部、招投标管理中心等职能部门,协同处理进口设备采购等复杂问题,为人才安心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参加教师第一党支部党员发展大会


筑巢引凤 引育并举

物理学院立足优势学科方向,瞄准“高精尖缺”,突出“筑巢引凤”、“以才引才”。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凝练研究方向,为汇聚人才队伍打基础、筑根基。坚持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为目标,重点引进基础前沿领域拔尖人才和团队。畅通多元引才通道,举办国际交叉学科论坛物理分论坛和青年科学家格致论坛,搭建人才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论坛引才”;发动优秀校友力量,联系和举荐高水平人才,推动“校友引才”;院长、院士、校领导通过海外恳谈会、赴世界高水平大学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展示引才诚意,推动“院长引才”、“院士引才”和“校长引才”。多用并举,吸引了一批高水平人才加入物理学院大家庭。


何军院长带队前往新加坡招才引智


在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学院同样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工作。学院注重层次结构,依托平台建设,突出“团队育才”、“项目育才”。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特点,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头雁”带动效应,凭借团队的强大合力,加快人才成长。徐红星院士团队、刘正猷教授团队、朱宗宏教授团队等不断有青年教师成长为“国字号”人才。大力支持人才参与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人才项目的竞争,学院统筹谋划、组建团队、精心指导、协调推进、加强服务,合力做好重点人才项目、科研项目申报,人才项目保持较高获批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学院举办青年科学家格致论坛

优化服务 拴心留才

物理学院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想方设法改善教学科研条件,筹建新大楼,解决人才办公、实验启动基本用房需求。日前,约5200平方米的学院大楼扩建项目日前已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学院建设发展的空间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学院积极构建“一流标准、一流人才、一流成果”激励约束机制,向敢于担当、潜心做事的人才倾斜,加大激励支持力度。实实在在、用心用情,做好人才“一对一”服务工作,支持人才“回归兴趣、回归学术、回归需求”,潜心科研。

用事业和服务实现“拴心留才”。以学院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清晰、美好愿景吸引人才。结合人才专业、技能、特长,适当压担子、搭梯子、敞路子,培育党建和学术“双带头人”,推荐人才校内学术机构任职和管理机构挂职。协助落实启动费、安家费,指导实验室装修、仪器设备购置,协助解决研究生招生指标,协助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尽全力让人才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而无后顾之忧。


学院大楼扩建项目日前已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

以点带面 引领发展

人才工作是近年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推进动力,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优势学科地位不断巩固,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学院现涵盖理学、工学两个学科门类,三个一级学科(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进入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类ESI全球排名前1%和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物理学获评A-(排名第7)。天文学是观察和研究宇宙的科学,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学院于2017年开启了天文学科建设,先后建立了武汉大学-国家天文台联合天文中心、天文本科英才班、韩占文院士专家工作站,并成功申报“天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与博士点,包括引力波天文学,高能天体物理与天文技术方法三个方向,为培养天文学高层次科研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学院将于近期举办天文学系成立大会,这是华中地区天文学科建设的盛会,也将成为物理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的契机和增长点。

本科生能力提升计划初见成效,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9月22日,Nature Electronics (《自然•电子学》) 在线发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余睿教授课题组在电子线路物态设计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本科生,贡献者中亦有多名本科生。通过参加 “本科生能力提升计划”,物理学院本科生较早接触科研,加入教师的课题组接受到了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创新素质和科研能力获得了进一步提升。2020年以来,近200名本科生参加“本科生能力提升计划”,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正在投稿SCI论文5篇;在本科生参加的各类学科竞赛中,超过30人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近20人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近40人次获得国家级三等奖,超过350人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Nature Electronics(《自然•电子学》)在线发表了余睿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本科生为第一作者


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随着国家对基础学科的日益重视和科研条件的改善,学院科学研究在量上有提升,在质上有突破。以第一署名单位在《Nature》(Nature 560, 61 (2018))上发表论文“Topological negative refraction of surface acoustic waves in a Weyl phononic crystal”(《外尔声子晶体中的声表面波拓扑负折射》),实现了武汉大学建国后历史上的突破。学院高水平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增长,2021年第一单位发表论文246篇,其中,一区论文78篇,IF>10(含PRL)40篇。近年来,学院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4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学院与中科院精密测量院、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组建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开展量子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量子工程示范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在量子芯片、量子保密通信、量子材料、量子感知和量子计算等量子科技产业化上发展快速。


《自然》刊登刘正猷邱春印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何军教授团队荣获2021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窦贤康院士、徐红星院士与共建单位领导为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揭牌


继往开来,行稳致远。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正向着“夯实基础、汇聚人才、交叉融合、凝练方向、再创辉煌”的总体目标坚实迈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字:王兴文

图片:相关新闻报道

审核:张一飞 余向红